秘書長的話
台灣基層透析協會 秘書長 林新泰
如同狄更斯在〈雙城記〉一書的開頭所寫「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光明的時代,也是最黑暗的時代」,這段話來形容基層透析界目前的境遇是最貼切也不過了。在早期的醫療院所面對尿毒症的病患,腎臟科醫師臨床上往往無計可施,只能告知可能的存活時日,雖然民國52年台大醫院進行了台灣首例的血液透析,卻限於經濟與技術因素,血液透析始終無法全面普及,但此狀況於民國84年全民健保開辦後完全被扭轉,因健保對透析採取完全支付的政策,使得所有的尿毒患者在經濟負擔上無後顧之憂,每年開始有數千名新病患進入透析,新的洗腎室也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更造成透析產業的蓬勃發展,各耗材廠商的營業額與獲利都大幅成長,日後更在台灣股市上市或上櫃,所以今日透析產業的相關從業人員,包括醫師、護士、醫耗材廠商,都必須對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存有一份感恩的心。
然而「成也健保、敗也健保」,今日基層透析的困境也是因健保制度而起,當透析診所完全依賴健保給付時,意謂所有的收入就完全仰人鼻息,民國92年單次透析的給付是4100點,而民國94年還曾有一季達到0.99的歷史紀錄,但之後的點數連降二次到今天的3912點,連帶點值也一路下滑到0.8左右,當其他科別紛紛要求調高各項治療點數與點值之時,腎臟科卻因種種原因而陷於「維持現狀即是成功」的無奈結果,此種怪象原因為何呢?從以下分析即可得知,民國85年全台灣洗腎的人數才剛突破20,000人,民國88年已有30,000名洗腎病患,民國98年約有60,000名洗腎病患,但今年民國108年已經超過90,000大關,平均約每十年洗腎總人口就增加30,000名,成長速度實在驚人!目前糖尿病的高發生率與快速老化的人口已造成台灣洗腎發生率是世界第一;而台灣透析治療的進步,不僅讓病患擁有世界第二高的存活率 (僅次於日本),也導致台灣洗腎的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但這世界第一的結果並沒有成為腎臟科的成就,反而變成是我們的「原罪」,每當健保預算協調前夕,媒體就可見「健保支出腎病最花錢,9萬人洗腎創新高,一年花健保450億」這一類的新聞,這並不是在表揚腎臟科的辛勞,而是暗指洗腎花太多錢了,當不到0.4%的人花了7%的總預算,而且膨脹的速度看不到盡頭,自然成為健保首要的檢討項目,再加上「健保連續3年赤字,預估今年虧損超過400億,恐幾年後破產」,這類聳動的新聞標題出現眼簾,在在都顯示出日益艱困的健保財政。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只因洗腎花太多錢就讓我們變成了健保公敵,另外財團的強勢介入,諸如「○○預計五年內將開設50家洗腎診所」,這類的新聞登上媒體版面,怎麼能不讓社會大眾有「洗腎花很大,但洗腎也賺很大」的想法呢?而這些新聞完全掩蓋掉台灣腎臟科醫師的努力與成就:使用如此少的預算,照顧如此多的病患,創造如此高的生存率,就CP值而言,台灣透析的成果絕對是世界第一、無庸置疑。
對於今後的挑戰,應該從幾個方向來看,首先是爭取合理的預算成長,在基層透析協會與腎臟醫學會合作之下,近幾年爭取預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雖然無法讓點值大幅度回升至0.9以上,但預算的成長率大致符合病患的成長率。其次是修改不適宜的政策,諸如汙水、日報表、觀察床的問題,在協會與主管機關的協調之下,也陸續得到解決與突破。目前基層透析協會在前任鄭理事長、現任楊理事長的努力以及腎臟醫學會支持之下,已初具規模與制度,舉凡在透析政策協調與預算的爭取,協會不僅積極參與也獲得了主管機關的重視與肯定。然而目前基層透析經營者面對的困難,除了年年增加的各項支出,更困擾的是同業的惡性競爭,透析界一直都有一些陋習,某些新成立的洗腎室會以不正當的手段,挖角附近診所的病患、護士或甚至醫師,接著彼此言語中傷,這種行為不僅破壞了和諧,更讓社會對基層透析界產生不良觀感,當「搶病人、賺大錢」是我們的標籤時,要得到醫界與民眾的支持就更加困難了。目前台灣每年透析人數仍以3-4%的速度在成長,爭取合理的透析預算是當今最重要的任務,任何負面的新聞都可能會讓預算協調益發困難而導致總額被不合理的低估,所以杜絕不良競爭的經營模式,建立一個自律、和諧的環境,不僅是我們最好的正面宣傳,也才能讓所有基層透析的醫師們安居樂業。
日本參訪心得(一).....................................下載區: